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《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》
释义已能望到寿州那高高的白石塔,小小的船儿还不曾绕过黄茅冈。
《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作者去国离乡,心情难免忧抑,然而面对水天相接,自然流出秋天行旅的逸兴。首联写出了之心情沉重,表达了仕途险恶,应远避是非之情。中间两联写景,前写淮河青山壮阔之景,后写已到寿州之所见,暗示了作者怅惘不安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的感慨。尾联以淮河烟波之迷茫点出前途之迷茫,以抒情结尾,曲折有味。这首诗可说是文辞、对仗具佳,自然流畅,景情交融,韵律优美,以实写虚的代表作品。
熙宁四年(1071)六月,东坡以太常博士直史馆出任杭州通判。七月离开汴京,沿蔡河舟行东南赴陈州,历颍州,十月,出颍口,入淮水,折而东行,至寿州,过濠州、临淮、泗州,渡洪泽湖,又沿运河折而东南行,经楚州、山阳,抵扬州,渡江至润州、苏州,以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。《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》这首诗是他赴杭途中由颍入淮初见淮山时作。
——于武陵《劝酒》
——于武陵《劝酒》
——李商隐《无题·万里风波一叶舟》
——慧寂《滔滔不持戒》
——慧寂《滔滔不持戒》
——李白《望鹦鹉洲怀祢衡》
——李珣《南乡子·相见处》
——李珣《南乡子·相见处》
——李白《秋浦寄内》
——李白《秋浦寄内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