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《青玉案·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》
释义
三年枕上吴中路。遣黄耳、随君去。若到松江呼小渡。莫惊鸥鹭,四桥尽是,老子经行处。
辋川图上看春暮。常记高人右丞句。作个归期天已许。春衫犹是,小蛮针线,曾湿西湖雨。
《青玉案·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》一般认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。此词借写送友归乡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。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;下阕抒发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,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。全词深微婉曲,含蓄深沉,构思奇巧,别具特色。
《青玉案·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》此词当为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七年(1092)八月在扬州时所作。此前三年,即元祐四年至六年(1089—1091),苏轼在杭州担任太守,苏坚是他的属官,监杭州商税,两人交往颇密。此时因苏轼被召还京,苏坚告别苏轼回吴中故居,苏轼为之送行而作此词。
——杨揆《峡石驿》
——管讷《哀鹤年先生女兄月娥死节》
——赵完璧《己丑开都城有妒妻斮其妾之双足者妻就刑夫逋焉感而赋》
——徐溥《红梅》
——黄庭坚《次韵张询斋中晚春》
——苏轼《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·其二》
——符锡《南山谣赠陈大尹考绩还寿昌》
——喻良能《次陆务观韵题姚复之秀才适斋》
——文天祥《冬至》
——周岸登《遐方怨·辞凤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