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恨》是唐代诗人徐夤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诗的首联直抒胸臆,以“事与时违不自由”总领全诗,用“如烧如刺”的强烈比喻,描绘出内心苦闷之深切;颔联借项羽乌江自刎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典故,表达英雄末路的悲壮与无奈;颈联通过“燕国飞霜”预示夏日将尽和“汉宫纨扇”难挡秋凉的意象,象征美好事物易逝与人事无常;尾联总结,指出这种愁苦深刻入骨,难以消解,远非一般人间烦恼可比。全诗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传达出人生无奈与时运不济的哀愁,富有哲理意味。
——王维《过始皇墓》
——岑参《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》
——杨炯《巫峡》
——阴铿《江津送刘光禄不及》
——阴铿《江津送刘光禄不及》
——崔颢《题潼关楼》
——崔颢《题潼关楼》
——严遂成《乌江项王庙》
——杜荀鹤《溪兴》
——陆游《闲居自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