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恨》是唐代诗人徐夤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诗的首联直抒胸臆,以“事与时违不自由”总领全诗,用“如烧如刺”的强烈比喻,描绘出内心苦闷之深切;颔联借项羽乌江自刎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典故,表达英雄末路的悲壮与无奈;颈联通过“燕国飞霜”预示夏日将尽和“汉宫纨扇”难挡秋凉的意象,象征美好事物易逝与人事无常;尾联总结,指出这种愁苦深刻入骨,难以消解,远非一般人间烦恼可比。全诗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传达出人生无奈与时运不济的哀愁,富有哲理意味。
——欧阳修《朝中措·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》
——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
——张籍《没蕃故人》
——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·其三十一》
——柳宗元《别舍弟宗一》
——白居易《东楼南望八韵》
——纳兰性德《画堂春·一生一代一双人》
——张维屏《新雷》
——白居易《南湖早春》
——李流芳《黄河夜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