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漆弩·游金山寺

王恽 〔元代〕 王恽

邻曲子严伯昌,尝以《黑漆弩》侑酒。省郎仲先谓余曰:“词虽佳,曲名似未雅。若就以‘江南烟雨’目之何如?”予曰:“昔东坡作《念奴》曲,后人爱之,易其名为《酹江月》,其谁曰不然?”仲先因请余效颦。遂追赋《游金山寺》一阕,倚其声而歌之。昔汉儒家畜声伎,唐人例有音学。而今之乐府,用力多而难为工,纵使有成,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。渠辈年少气锐,渊源正学,不致费日力于此也。其词曰:

苍波万顷孤岑矗,是一片水面上天竺。金鳌头满咽三杯,吸尽江山浓绿。

蛟龙虑恐下燃犀,风起浪翻如屋。任夕阳归棹纵横,待偿我平生不足。

复制 复制
朗读 朗读
目录
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

作品简介

《黑漆弩·游金山寺》是元代散曲家王恽所写的一首小令,这首小令先描写了金山寺雄伟壮阔的景象,后抒发自己内心游览之后的豪迈之气,想象力丰富。这首小令先运用典故,之后还采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,将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。

译文注释

译文

逐句全文

邻曲子严伯昌,尝以《黑漆弩》侑酒。省郎仲先谓余曰:“词虽佳,曲名似未雅。若就以‘江南烟雨’目之何如?”予曰:“昔东坡作《念奴》曲,后人爱之,易其名为《酹江月》,其谁曰不然?”仲先因请余效颦。遂追赋《游金山寺》一阕,倚其声而歌之。昔汉儒家畜声伎,唐人例有音学。而今之乐府,用力多而难为工,纵使有成,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。渠辈年少气锐,渊源正学,不致费日力于此也。其词曰:

苍波万顷孤(1)矗,是一片水面上天竺(2)金鳌头(3)满咽三杯,吸尽江山浓绿。

苍茫无边的万顷之波上一座孤峰矗立,天竺寺众佛寺仿佛是从一片水面上托出。金山像一只巨整,伸头从江面上满咽数杯,将江山的秀色浓绿尽行摄取。

蛟龙虑恐下燃犀(4),风起浪翻如屋。任夕阳归(5)纵横,待偿我平生不足。

蛟龙深恐游人燃起犀角照耀出它的本来面目,兴起风浪,翻滚起巨大如屋的浪头。任它夕阳西下,而扬起船棹掉转船头踏上归途的船只穿梭纵横,我只愿好好地享受这平生未见过的壮丽奇景。

注释

(1)岑:底小而高的山。

(2)上天竺:指上天竺寺,位于杭州灵隐山。

(3)金鳌头:金山最高处的金鳌蜂。

(4)蛟龙虑恐下燃犀:意为蛟龙在忧虑,害怕有人燃着犀牛角深入水中,照出它们的丑恶形相。

(5)棹:船桨。此处指船。

创作背景

据王恽《游金山寺》诗注云:“庚寅岁十一月二日来游”,又后记云:“至元庚寅冬,予自福建北归渡江作此诗,未尝示人。”可知王恽在至元二十七年(1290)冬,自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北归途中游览了金山寺。因苏轼作有《游金山寺》,所以他也以此为题,追赋了这首小令。

文学赏析

《游金山寺》以雄浑的笔触描写了金山之地山、水、寺的纷呈姿彩,绘出了一幅宏丽的山水美景图。

“苍波万顷孤岑矗”,首句即重笔描述山水的壮观:一座耸直的孤山矗立在万顷苍波中央,这一特别的壮丽景观是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。原来的金山在长江之中,经历岁月泥沙的淤积而渐渐接近南岸,直到清康熙年问才与南岸接连。作者填曲时,金山尚在水中央,因而第二句描绘水中的山仍写“是一片水面上天竺”。

王恽的本意是游金山寺,此时却被阔江峻山吸引,无意入寺。在远观山、水、寺之后,他开始乘舟巡江邀游。只见高高的金山倒映在水面,遮蔽了阳光,江水显得黝黑深沉,神秘莫测。忽然江风吹来,波涛涌起,浪峰上下翻落,令人心惊。‘卣此他产生了奇特的联想:“蛟龙虑恐下燃犀,风起浪翻如屋”,一定是因为水底的蛟龙担心游人点燃犀角向龙宫窥探,才兴风作浪吓退游人。金山旁江水翻涌的雄浑景观,借由这一神奇的想象形象地展现出来。

远观近赏,景象雄浑奇妙,诗人游兴难尽,因而流连不返:“任夕阳归棹纵横,待偿我平生不足。”眼见夕阳西下,众舟纷纷离去,他却任由船只在斜晖里随意飘荡,尽享这放纵山水的畅快,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。

整支曲子风格雄浑阔大,造语奇崛,写景则气势非凡,言怀则逍遥自适,以壮景写豪情,寓情于景,借景抒情,相得益彰。这支曲子表现了作者怡情山水、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理想。

作者简介

王恽

王恽

元朝著名学者、诗人兼政治家

王恽(1227—1304),字仲谋,号秋涧,卫州汲县(今属河南)人。元初文学家,金元著名作家元好问弟子。自幼年至老年勤奋好学,手不释卷。为人耿直,知无不言。诗、词、曲、文都有佳作。与王博文、王旭齐名。有《秋涧先生大全文集》100卷,《全元散曲》辑其小令41首,《元史》有传。

参考资料

热门搜索